本条目初稿作者: 于琳 (本条目尚未完成)
中国
"古老的中医最讲究的是医德,也就是行医的德性,为了救人一命,必须要猎杀动物入药的话,那么也要心里心存感激和敬畏,如果恭敬心不够的话,反而会治不好病,害了病人的性命."[3]
道医药王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大医精诚》[4]说“自古名贤治病, 多用生命以济危急,虽曰贱畜贵人,至于爱命,人畜一也。损彼益己,物情同患,况于人乎!夫杀生求生,去生更远。吾今此方所以不用生命为药者,良由此也。其虻虫、水蛭之属,市有先死者,则市而用之,不在此例。只如鸡卵一物,以其混沌未分,必有大段要急之处,不得已隐忍而用之。能不用者,斯为大哲,亦所不及也。”他说杀生救命背离了医疗的本意,医学应尽量不用非人动物入药,要用也使用自然死亡的。
动植物入药是中医的组成部分,早在三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开始对蜜蜂加以利用,而珍珠、牡蛎的养殖也最早见于中国,约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我国现存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记录鸟、兽、虫、鱼约160种,,春秋战国时期的《山海经》记录动物药67种,成书于东汉的《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典籍,共记录药物三百六十五种,其中动物药六十五种,“六畜毛蹄甲”:味咸平,主鬼注,蛊毒,寒热,惊痫,癫痣,狂走。骆驼毛尤良。(六畜:马、牛、羊、猪、狗、鸡)“燕屎”:燕屎,味咸平,主蛊毒鬼注,逐不祥之气,破五癃,利小水,生平谷 。“天鼠屎”:味辛寒,主面痈肿,皮肤洗洗,时痛,肠中血气,破寒热积聚,除惊悸。一名鼠法,一名石肝。“伏翼”:味咸平。主目暝,明目,夜视有精光。久服,令人喜乐,媚好无忧。一名蝙蝠。生川谷。此外,蟹、蛇蜕、猬皮、蚯蚓,蚕、蜈蚣等都可入药。唐代编撰的《新修本草》中,动物药类增加至一百二十八种,比之前代的飞虫、小禽又拓宽了应用范围,分类也更加细腻:兽、禽、虫、鱼的皮毛、部件、脏器都是药材。
到了明朝,李时珍历二十九年心血完成《本草纲木》,共记录药材一千八百九十二种,动物药四百六十一种,如今已增至九百多种!!!虎骨、麝香、鹿胎、熊胆流传至今。
中医按照动物的部位、系统、及功能将动物药进行分类。
全体类:以动物的全身入药,如”水蛭、地龙、全蝎、蜈蚣、斑蝥、金钱白花蛇、海马、蛤蚧“等。
器官类:即“脏器类”,以动物的某器官入药,如“蛇胆,熊胆,鹿胎,狗鞭,虎骨等”
组织类:刺猬皮,蛇蜕,鸡内金,熊掌,鹿茸等 角骨类:以动物的硬骨组织入药,如:龟甲、鳖甲、穿山甲、熊骨、豹骨、象牙、鹿角、羚羊角等等。
贝壳类:以动物的外壳入药,如决明(杂色鲍、耳鲍的壳)珍珠母(产珍珠的蛎)等等。
生理类:以动物的唾液、排泄物入药,如“燕窝”,燕屎。蜂蜜、蜂毒、熊胆汁被关在笼中活活抽取胆汁的熊牛黄(牛或水牛的胆囊结石) 猴结(猴的粪便) 加工制品类:阿胶(驴皮熬制)鱼肝油。
其他类:几种虫类的蛹或尸体入药。如:五倍子,冬虫夏草。
印度吠陀时期的《医理精华》,记载着蜂蜜、动物胆汁、脂肪、骨髓的医用价值。
英国
英国《1618年伦敦药典》也有众多动物药记录在案,十九世纪的巴黎,女士们身体不适会去屠宰场喝上一杯动物鲜血。
参考资料
[1]《神农本草经》
[2]http://www.360doc.com/content/07/0411/22/22784_442788.shtml
[3]老中医谈野生动物与治病滋补
[4]《备急千金要方·大医精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