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条目初稿作者:燕子依然
图1:莫罕達斯•卡拉姆昌德•甘地,1931年。图片来自维基百科网。网站[1]:
一 甘地生平
生于:1869年10月2日,英属印度博尔本德尔
卒于:1948年1月30日(79岁),印度新德里
政党:印度国民大会党
母校:伦敦大学学院
职业: 律师、印度独立运动领袖
圣雄甘地(Mahatma Gandhi)的全名是Mohandas Karamchand Gandhi (1869年10月2日—1948年1月30日,Mahatma一词源于梵语,意为“伟大的灵魂”),是印度民族独立运动的领袖、印度国大党的领导人,他被尊称为“印度国父”,也是印度最伟大的政治领袖。在他的带领下,印度脱离英国的殖民统治走向独立。他的“非暴力”的哲学思想,也就是他说的“satyagraha”,影响了全世界的民族主义者和那些争取和平变革的国际运动。
他三次领导了“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以争取民族独立。通过“非暴力”的公民不合作,甘地使印度摆脱了英国的统治。这也激发了其他殖民地的人们起来为他们的独立而奋斗。最终大英帝国分崩离析了,取而代之的是英联邦,或者更准确一点是联邦(因为“英”这个前缀于1946年没有了,变成了Commonwealth of Nations)。 甘地的主要信念是“stayagraha”,英语译成“soul force”,意为“精神的力量”、“真理之路”、“追求真理”等。 这鼓舞了其他的民主运动人士,如马丁•路德•金,曼德拉等人。他经常说他的价值观很简单,那就是(是从传统的印度教信仰演化而来的): 真理(satya),非暴力(ahimsa)。
为争取祖国独立和人间公正,甘地一生17次绝食,18次进监狱,5次遇刺。1948年1月30日,79岁的甘地在一次调解教派纷争的活动中,被一个印度教极端分子枪击而离开人世。“圣雄”甘地伟大的一生结束了,但他永远活在印度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心里。
二 早期生涯
甘地出生在印度西部的港口城市博尔本德尔(当时是印度的一个土邦,今属古吉拉特邦管辖)的印度教家庭。他的父亲,卡拉姆昌德•甘地(Karamchand Gandhi)是当时的土邦首相。他的母亲,Putlibai,是他父亲的第四任妻子。他们都是商人的后代(“甘地”的意思是食品商人)。13岁时,他与14岁的Kasturbai成婚,育有4子:Harilal Gandhi, 生於1888年;Manilal Gandhi,生於1892年;Ramdas Gandhi,生於1897年; 最小的Devdas Gandhi,生於1900年。
图2:甘地和他的妻子(1902年)。图片来自维基百科网。网站[1]:
1888年9月4日,在离他19岁生日仅差不到一个月的时候,甘地赴英国留学,去伦敦大学学院学习法律。在伦敦期间,他恪守离开印度时母亲对他的教诲,不吃荤,不酗酒,不滥交。尽管他曾试图英国化——例如上舞蹈课——但是他却不吃房东太太给他的羊肉和卷心菜。她给他介绍了一家伦敦的素食餐馆,在那里,甘地成为了一个素食主义者。他参加了素食社团,并且当选执行委员会委员,后来他还成立了一个地方分会。他说这给了他组织和运行社团非常宝贵的经验。他还遇到了一些神智学社团的成员(神智学社团成立于1875年,是大学兄弟会的一个延伸。他们致力于研习印度婆罗门教和佛教的经典。),他们鼓励甘地阅读《薄伽梵歌》。此时,甘地还没有皈依宗教,但是已开始阅读关于印度教,天主教和其它宗教著作。
他应内殿法律学院英格兰和威尔士律师协会的要求回到印度,但在孟买他的律师事业并不成功。在申请高中教师的兼职失败后,他最终返回拉杰科德担当为诉讼当事人起草请愿书来维持微薄的生活。但当他与一名英国军官发生冲突后,这一事业也被迫停止。正是在这种情况下(1893年),他接受了一家印度公司长达一年的合同,先后去了纳塔尔、南非、英国的一些地方。
三 南非的公民权利运动
图3:甘地在南非( 1895年)。图片来自维基百科网。网站[1]:
在南非,甘地直面了针对印度人的歧视。起初,他在彼得马里茨堡曾被扔下火车,原因是他拒绝换到三等车厢里去,因为他持有头等车厢的车票。他还曾被一名司机殴打,因为他拒绝到脚踏板上而给欧洲乘客腾出空间。他在这里遭遇了许多的艰难,类似事件时有发生,如被许多旅馆禁止入住,被德班法庭的裁判官命令摘掉他的头巾却被他拒绝。这些事件促使他对当代社会不公正现象的觉醒,并帮助和推动了他随后的社会活动。正是亲眼目睹了印度人在南非遭到的种族主义、偏见和不公正行为,甘地开始质疑他的人民在大英帝国的地位,以及他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
为了帮助印度人反对剥夺他们投票权的法案,甘地延长了他在南非的停留期。虽然他们无法阻止法案的通过,但是他们的运动引起了人们对南非印度人民冤情的关注。1894年他创建了“纳塔尔印度国会”,并通过这个组织将南非印度社会塑造成为一股统一的政治力量。1897年1月,甘地在短暂访问印度的回程中遭到白色恐怖袭击。对这一事件的处理显示了他个人价值观的早期迹象,它将影响其以后的运动。他拒绝起诉任何暴徒成员,坚持自己的原则------不利用法律为个人的错误寻求帮助。
1906年4月,英国提出一项新的人头税后,祖卢人在南非杀害了两名英国军官,英国对祖卢人宣战予以报复。甘地积极鼓励英国招募印度人。他争论:印度人应该努力支持战争,以此将他们作为完全公民的债权合法化。英国尽管拒绝给印度人在其军事上的位置,然而,他们接受了甘地的提议,让甘地指挥一支印度志愿者组成救援队。甘地通过他在《印度舆论》的专栏呼吁南非的印度人加入战争。对祖卢人“叛乱”的耳闻目睹令甘地眼界大开。他亲眼看到了白人如何残忍对待这些可怜的人,他认为“这不是战争,而是一种对人的狩猎。”另外,由于这次祖卢人叛乱发生在一个人烟稀少的地方,这种原始而幽僻的所在常令甘地陷入对人生的深思之中。叛乱平息后,甘地立下了终身禁欲的誓言。
1906年条例草案提出印度人的地位低于当地人后,甘地借“Kaffirs”的例子,敦促印度人依靠非暴力抵抗及不合作主义来抵制条例。用甘地的话说就是:“即使是混血儿和南非黑人,虽然他们并不比我们先进,但也已经在抵制政府了。即便通过的法律也适用于他们,他们也不会向它出示通行证。”
1906年8月,德兰士瓦政府颁布了一项新的法案,强制殖民地的印度人口进行登记。9月11日,约翰内斯堡举行了大规模的抗议活动。甘地采取了他正在发展的、非暴力的消极抵抗和不合作主义(后发展成为真理)的方法,或者称为非暴力抗议。第一次,要求他的印第安人同胞这样去做:无视新法律和遭受的惩罚,而不是通过暴力手段抵制。这项计划获得通过,并导致了他们7年的斗争。在斗争中,成千上万的印度人被监禁(包括甘地),被鞭打,甚至枪杀。尽管政府成功地镇压了印度示威者,然而公众对于南非政府用残酷的方法雇用产生不满及至呐喊,在和平对待印度示威者的呼声中最终迫使南非秘书长Jan Christiaan Smuts与甘地谈判而达成妥协。在这场斗争中,圣雄甘地的思想成型,他的非暴力抵抗及不合作主义概念成熟了。
在南非的这些年里,甘地从《薄伽梵歌》和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中汲取了灵感。他翻译了托尔斯泰的《给一个印度人的信》。除此之外,甘地还受到美国作家亨利•戴维•梭罗的作品《论公民的不服从》的启发。总之,在南非的岁月是甘地作为一个社会政治活动家的形成时期。 此时公民不服从以及非暴力的抵抗的概念和技术开始形成。
四 印度独立运动
1915年,甘地从南非返回,开始在印度生活。他在印度国民大会上做了讲话,介绍了印度的问题、政治和印度人民。
1918年的“查姆帕兰(Champaran)骚动”以及科达非暴力抵抗及不合作主义运动中,甘地取得了他的第一个重大成就,尽管后来他们仍用一些经济作物取代粮食作物来维持必要的生存。由于受国民军的克扣(主要是英国),在古吉拉特邦他们只能获得极少的补偿,这使他们陷入极端贫困之中。村民们持续肮脏、不卫生,酗酒、迷茫且深闺制猖獗。他们正经历一场毁灭性的饥荒,然而英国的暴虐税收却还在持续增加,情况危急。科达和古吉拉特邦面临同样的情况。甘地组织了数十名来自当地的,他的坚决拥护者和新的志愿者,在那里建立了一处修行处所。他在村庄组织了一个详细的研究和调查,统计了那些暴行和他们所遭受的可怕事件,包括一般状态的堕落生活。为了建立村民的信心,他带头清理村庄、建设学校和医院,并鼓励村领导撤消和谴责许多社会丑恶现象。
但他的主要影响还在于,他被警察以制造动乱的罪名逮捕并被勒令离开该省时,数十万的人进行抗议和聚集在监狱外面,众多警察局和法院要求释放他,该法院最后不情愿地批准。甘地领导了有组织地针对英国政府指导下的地主的抗议和打击;签署了一项关于:给予当地贫困农民更多补偿和控制农业,并取消税收利息和其征集,直到饥荒结束的协议。正是在这种运动中,甘地被人称作“Bapu”(父亲)和“Mahatma”(圣雄)。在科达、萨达尔帕特尔代表农民与英国的谈判中,他使政府暂停征收税款并释放所有的政治犯。因此,甘地享誉全国。
甘地将不合作、非暴力和和平抵抗作为他在与英国斗争中的“武器”。1919年4月13日在旁遮普邦发生了骇人听闻的“阿姆利则大屠杀”。暴行不断上演,白色恐怖笼罩印度各地,而在旁遮普尤为严重。“阿姆利则惨案”和旁遮普暴行激起了人们强烈的愤怒情绪,把人民的反英斗争推向高潮。甘地批评了British Raj的行为和印度人的报复性暴力。他对英国的平民受害者表示哀悼,并谴责了动乱。他倡导自己的原则:一切暴力都是邪恶的,不可能是合理的。他的观点最初在党内被人们反对,但在他真诚的演说后被人们所接受。屠杀事件和随后的暴力发生后,甘地认识到需要建立完全的自治政府,控制所有印度政府机构,尽快成熟为自治独立或者是完全的个人、精神、政治独立。
1921年12月,甘地因印度全国代表大会的利益而被行政当局授权。在他的领导下,大会为实现自治独立而以新的宪法进行了改组。甘地扩大了他的非暴力的平台,包括抵制英国货运动。除此之外甘地还呼吁人民抵制英国的教育机构和法院,辞去政府职业,放弃英国给的称号和荣誉。
“不合作”在增加印度社会各阶层的兴奋和参与方面享有广泛的吸引力和成功。然而,正当运动达到顶点时,在1922年2月它却因Chauri Chaura镇发生的暴力冲突而突然结束。甘地担心该运动将转向暴力,并深信这将对他的所有工作无任何好处,于是放弃了大规模的公民抗命运动。1922年3月10日甘地被逮捕,3月18日他因为他领导的“公民不服从运动”判刑六年,但是只服刑两年,1924年2月他因一个阑尾炎手术而获释。缺少了甘地的团结特性,在甘地服刑期间印度国大党开始分裂成两派:一派由有利于党参与立法机构的Chitta Ranjan Das和Motilal Nehru领导,另一派由反对这项运动的Chakravarti Rajagopalachari和Sardar Vallabhbhai Patel领导。此外,打破了与印度教徒和穆斯林的合作关系,甘地于1924年秋以多种方式试图弥合,但成效有限。
五 非暴力抵抗及不合作主义和食盐游行
图4:1930年4月5日食盐游行结束时甘地在丹迪。图片来自维基百科网。网站[1]:
甘地不愿意汲汲于政治以及同大多数20世纪20年代的人们那样出风头,比起那些他宁愿解决斯瓦拉杰党和印度国大党之间的隔阂,扩大反对贱民、酗酒、无知和贫困的倡议。
1928年12月甘地在加尔各答国会推动通过一项决议,要求英国政府给予印度自治领导地位,否则将发起一项新的以建立完全独立的国家作为其目标的非合作运动。甘地缓和意见、减少号召等待了一年,但英国没有回应。1929年12月31日,印度的国旗在拉合尔(Lahore)展开。1930年1月26日在拉合尔举行了庆祝印度独立日的印度全国代表大会。然后甘地发起了一项新的抗议:1930年3月的食盐税收的非暴力抵抗及不合作主义运动。著名的“食盐游行”从3月12日开始至4月6日结束,行程400公里( 248英里)从艾哈迈达巴德到达丹迪,成千上万的印度人加入进来。这是他举行的在英国支持印度的一项最成功的运动。英国作出反应,监禁60000多人。以爱德华欧文勋爵为代表的政府,决定与甘地进行谈判,于1931年3月签署了甘地-欧文条约。英国政府同意释放所有政治犯,以换取公民不服从运动的中止。根据双方达成的协议,甘地作为印度国大党的唯一代表应邀出席了在伦敦召开的圆桌会议。这次会议令甘地和民族主义者感到失望,因为它的重点是印度王子和印度少数人,而不是权力的移交。此外,欧文勋爵的继任者——威灵勋爵,开始了一个新的控制和征服民族主义者的运动。甘地再次被逮捕,政府企图否定他的影响力以将他从他的追随者中完全孤立出来。然而,这项预谋没有成功。
1932年9月,为抗议政府新宪法的“贱民”保障名额分区选举,甘地进行了6天的绝食,成功地迫使政府采取更加公平的安排。这是圣雄甘地为历史上被践踏的种姓争取平等的权利,尤其是为贱民(他称之为“神的孩子”)争取权利的新运动的一个开始。1933年5月8日甘地为帮助Harijan运动,进行了为期21天的绝食。圣雄甘地,尽管出生于工商业种姓,但他坚持认为,自己能够代表“贱民”。1934年夏天,甘地经历了他人生中的三次失败的尝试。当国大党根据联邦计划选择了争取选举,并接受权力时,甘地决定退党。直到1936年甘地同尼赫鲁主席一起出席了国大党的勒克瑙会议。虽然甘地所有的希望是赢得独立,而不是猜测印度的未来,但他不反对国大党以社会主义为目标。甘地曾与Bose有过冲突,他批评Bose缺乏对民主的承诺,以及对非暴力的信心。
六 二战期间
1939年,纳粹德国入侵波兰,二战爆发。最初,圣雄甘地曾主张给英国提供“非暴力道义上的支持”,但其他国会领导人不同意。经过讨论后,甘地宣布印度不会支持表面上是为自由而战的战争,尽管印度当时也还没有自由。随着战争的进展,甘地的独立要求变得更受拥护。他起草了一个让英国从印度退出的草案。
图5:在Sabarmati Ashram保存的甘地的笔迹。图片来自维基百科网。网站[1]:
然而这使甘地遭到一些党员和其他印度政治团体的批评,既有亲英派也有反英派。亲英派认为,在英国生死存亡的时刻进行独立斗争是不道德的,反英派则认为甘地做得还不够。这个草案立刻引发了印度有史以来的最大的一次独立运动。 这个运动导致了很多人被捕和史无前例规模的暴力。甘地和他的支持者明确表示,他们不会支持战争,除非印度立即获得独立。他甚至还澄清说,即便个别暴力行为承诺过,他这一次的行动也将不会停止。他说:“他身边这个有序的无政府比真正的无政府还差”。甘地呼吁全国“或者行动起来,或者走向死亡”。
图6:在国际会议中心大会上Jawaharlal Nehru坐在甘地的旁边(1942)。图片来自维基百科网。网站[1]:
1942年8月9日甘地和出席孟买会议的国大党工作委员会成员、全国委员会成员以及各省市负责人悉数被捕。甘地被软禁于浦那(Pune)的阿迦汗宫(Aga Khan Palace)长达两年。在这里甘地遭受了人生两次严重的打击:他已50岁的秘书马哈德夫德赛(Mahadev Desai)因心脏病发作而去世;6天后他的妻子Kasturba在被监禁18个月后于1944年2月22日去世。六个星期后甘地遭受了严重的疟疾攻击。甘地在1944年5月6日二战结束前,因很差的健康和必要的外科手术而被释放,拉吉(Raj)不想让他死在监狱激怒国民。虽然“退出印度”运动在达到目标上取得适度的成功,但在1943年底也遭到了政府对印度的残酷镇压。战后,英国明显表明,权力将移交到印度的手中。因为这一点甘地放弃了斗争,大约100000名政治犯被释放,其中包括国大党的领导们。
七 印巴分治与暗杀
甘地对印度的印度教徒和穆斯林都有重要的影响。他强烈反对任何把印度分成两个国家的提议。他主张印度教徒和穆斯林团结合作,提倡社会改良、自我道德完善和精神感化。二战之后,甘地希望印度能够独立并成为一个完整的国家,但最后,为了印度独立,甘地接受让印度与巴基斯坦分别独立的方案,巴基斯坦成为一个独立的穆斯林国家。1947年8月15日,在印度联邦宣布成立之际,制宪会议特意向被称为“过去30年来的向导和哲学家、印度自由的灯塔”的甘地致以崇高的敬意。可是此刻,这位伟人却因印度和巴基斯坦分治、自己未能使印度人团结起来而自责,在加尔各答绝食一天,并从早到晚在手摇纺车上纺纱,当时他已78岁。
1948年1月30日,79岁高龄的印度人民独立的精神领袖甘地还在为平息宗教冲突而奔波,在赴祷告场途中,被一名印度极端分子杀害。甘地的遇害震惊了这个刚刚独立的国家。 印度首相尼赫鲁在向全国宣布甘地被害的广播讲话中说,“甘地离我们而去了,黑暗笼罩了一切……我们的国父不复存在了。我们再也不能够到他那里听取建议和获得安慰了。” 甘地的遗体火化后,骨灰被装入几个瓮中,分送到全国各地供世人纪念。1948年2月12日大多数骨灰埋在了阿拉哈巴德(Allahabad)的Sangam。
图7:拉吉迦特:阿迦汗宫(Pune,印度)圣雄甘地的骨灰。图片来自维基百科网。网站[1]:
八 甘地的原则
1.真理
甘地毕生更广泛的目的是发现真理,或者说是“Satya”。他试图通过从自己的错误中学习,以及在自己身上实践,来实现这一目的。他把他的自传叫做《我的对于真理的实践经历》(The Story of my Experiments with Truth)。甘地说,最重要的战斗是克服自己的心魔、恐惧和不安。甘地在总结自己的信仰之初说:“上帝是真理”,而后来他改变这一说法,“真理是上帝”。因此“Satya”在甘地的哲学中是“上帝”。
2.非暴力
虽然甘地绝不是非暴力原则的创始人,但他是第一个将它大规模用于政治领域的人。非暴力和不抵抗的概念在印度宗教思想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并且在印度教、佛教、耆那教、犹太教和基督教中有许多的复苏。甘地在他的自传中解释他的哲学和生活方式时说:“当我绝望时,我就记起所有通过历史上的真理和爱的道路者都是赢家。虽然在一个时期内暴君和杀人犯似乎是不可战胜的,但最终他们都会失败——我想起来了,总是如此。”
“无论是极权主义下疯狂的破坏所造成,还是自由和民主的神圣名义下所造成的孤儿、无家可归者以及死亡又有什么区别呢?”
“以眼还眼使整个世界盲目”
“很多原因让我准备为之死亡,但有没有一个原因让我准备为之杀生。”
在实施这些信仰时,甘地没有推诿把它们带入他们最合乎逻辑的极端想象的世界里,在那里政府、警察甚至军队都是非暴力的。他在《给和平主义者》一书中有形象的描述。当1940年纳粹德国入侵不列颠群岛即将到来时,甘地据此对英国人提出,不管是战争还是和平都应该使用非暴力。在1946年的战后采访中,他提出更加极端的观点:“犹太人应该为自己提供屠刀。他们应该自己从悬崖上跳海。” 然而,甘地意识到,要达到这一水平的非暴力思想,需要让人难以置信的信心和勇气,这不是每个人都拥有的。因此,他建议每个人都没有必要坚持非暴力,尤其是用它来掩盖怯懦。
3.素食主义
在印度,素食思想深深植根于印度教和耆那教的传统中。在甘地的家乡,绝大多数印度教徒以及所有耆那教徒都是素食主义者,甘地的家族也不例外。尽管他在伦敦时,曾尝试吃肉,但是他后来变成一个严格的素食主义者。他在伦敦求学时对此写过几本书。他尝试不同的饮食,最终相信素食足以满足人体的最小需求。他也曾用绝食作为政治武器来战斗。
4.禁欲
甘地16岁时因欲望而未能守在父亲弥留的病床前,为此他深感内疚不能原谅自己。这件事极大的影响了甘地在36岁时成为一个独身主义者。这一决定深受禁欲哲学影响,甘地看到禁欲是越来越和上帝接近的手段,也是他自我实现的主要基础。但是他没有离婚。据说他的这个决定没有同他的妻子讨论,而是直接向她宣布的。他认为保持独身主义是他个人的义务,这可以使他学会爱而不是欲望。对于甘地来说,“禁欲是思想、言论和行动中感官的控制。”在禁欲的过程中甘地作过许多的实验,他多次与年轻妇女同睡一床,以此来测试他的自我控制力。他的这些实验遭到了他的许多追随者和反对者的批评。
5.简朴
甘地诚挚地认为,一个参与社会服务的人应该倡导一种简朴的生活、能禁欲的生活。他在南非时就已放弃西方生活方式而开始简朴生活。甘地还每周一天不说话。他相信沉默带给他内心的平静。这缘自于印度教中的力量“沉默”(mouna)和“平静”(“shanti”,梵语音译。)。他沉默时依靠在纸上写字来交流。从他三十七岁开始的三年半里,甘地拒绝读报纸。他认为尘世的喧嚣比他内心的不安更加不堪。在南非以成功的法律工作回到印度后,他放弃了代表富有和成功的西方式衣服。他的意思是要穿的能够被印度最贫穷的人接受。他宣扬使用家庭纺织的土布(khadi)。甘地和他的跟从者使用纺车自己纺的布做衣服。这对英国的权力集团是一个威胁。如果印度人因为没有工作而空闲时,他们从英国那里买衣服。如果印度人自己做衣服,英国的工业就空闲了。后来国大党的党旗中就有纺车图案。
6.信念
甘地出生成为一个印度教徒,并终生实践他的大部分来自印度教的原则。作为一个普通的印度教徒,他相信所有宗教一律平等,并拒绝了所有将他转换到不同信仰的努力。他是一个狂热的神学研究者,并广泛的阅读了所有主要宗教的书籍。他用古吉拉特语为《薄伽梵歌》写了评注,后译成英文出版。甘地认为,每一个宗教的核心是真理与爱(同情,非暴力和黄金规则)。他也质疑所有宗教中的虚伪、舞弊和教条。他是一个不知疲倦的社会改革者。
7.写作
圣雄甘地是一位多产的作家。几十年来,他编辑了好几家报纸,包括古吉拉特语、印地语和英语版的《神子》,南非的《印度舆论》,英语版《印度青年》,古吉拉特语的《Navajivan》月刊,后来《Navajivan》还以印地语刊登。此外,他几乎每天都写信给个人和报纸。甘地还写了几本书,包括他的自传《我的对于真理的实践经历》、《南非的非暴力抵抗及不合作主义》、政治小册子《印度自治》、古吉拉特语版约翰罗斯金的《给那后来的》。他还广泛写作关于素食、饮食和卫生、宗教、社会改革等题材的文章。
20世纪60年代印度政府以《圣雄甘地全集》的名义出版了圣雄甘地的全部作品,作品约50000页共100卷。一些传记作家已在进行描述圣雄甘地一生的任务。其中,两件作品最突出:D. G. Tendulkar的8册《Mahatma. Life of Mohandas Karamchand Gandhi》和Pyarelal、Sushila Nayar的10册《Mahatma Gandhi》。
九 追随者和影响
马丁•路德•金说:“基督给我们目标而圣雄甘地给我们战术。”圣雄甘地影响了许多重要的领导人和政治运动。美国民权运动的领导人,包括马丁•路德•金(Martin Luther King)和詹姆斯•劳森(James Lawson)都从甘地的著作中发展了自己的非暴力理论。反种族隔离活动家和南非前总统纳尔逊•曼德拉(Nelson Mandela)也曾受到甘地的启发。其他人还包括Khan Abdul Ghaffar Khan、Steve Biko和Aung San Suu Kyi。
圣雄甘地的生平和教诲,激励了许多人特意把甘地作为他们的导师,或献身于传播甘地的主义。在欧洲,罗曼罗兰(Romain Rolland)第一个在他的作品《圣雄甘地》中讨论甘地。巴西无政府主义和女权主义者Maria Lacerda de Moura在她关于和平主义的作品中写了有关甘地的事。 1931年,著名欧洲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与甘地通信称他为“后人的典范”。1936年Lanza del Vasto前往印度打算与甘地生活,后来他返回欧洲传播甘地的哲学,并于1948年建立了“方舟之家”(Community of the Ark)。Madeleine Slade,一位英国海军上将的女儿,作为一个甘地的信徒在印度度过了她的大部分成人时光。此外,美国前副总统、环保主义者Al Gore也谈到甘地对他的影响。
图8:南非彼得马里茨堡市区中心的圣雄甘地一百周年纪念雕像。 图片来自维基百科网。网站[1]:
甘地的生日10月2日,在印度是全国假日。2007年6月15日,“联大”将10月2日定为“国际非暴力日”。《时代》杂志将甘地命名为1930年的年度风云人物。圣雄甘地也是1999年底排名爱因斯坦之后的第二位“世纪伟人”。印度政府设立年度“圣雄甘地和平奖”给那些杰出的社会工作者、世界各国领导人和公民。1996年,印度政府推出了一系列圣雄甘地的纸币。1969年,英国颁布了一系列的邮票来纪念百年圣雄甘地。在英国有许多甘地的纪念雕塑。1937年到1948年间甘地5次被“诺贝尔和平奖”提名,1948年他获得了该奖,但因被暗杀而中止。
十 甘地的动物权利思想
甘地极力提倡戒杀,爱护全部的动物。而他尤其着重于爱护母牛。甘地将母牛看作是神圣的动物,他认为母牛是人间丰穰的给予者,是印度最好的同伴,它不仅为人们提供牛奶,而且方便了人们的耕种。甘地有一惊奇之句说:“我们看这个温柔的动物,就是在那里读怜悯诗——母牛竟是一篇怜悯诗!”他又说:“保护母牛,是印度赠予全世界的一桩厚礼;因为保护母牛,就是保护了整个不能够说话的动物世界。” 甘地因为主张爱护全部的动物,因而将范围推广到极低等的动物,连毒蛇也在保护之列。他说:“我们切不要忘记,毒蛇也是那造人类和造其他动物的同一上帝所造的;我们虽然看不出上帝的思想是什么,但是我们可以相信,上帝造狮虎蛇狼等物,并不是要残害人类的。
甘地曾说:“如果我们亲见在种咖啡、种可可、种茶农场里工人们所受的虐待,我们应当会自主地抛弃了享受这几种饮料。其实如果我们肯去注意到各种食品是怎样制成的,就会觉得十样食品之中,有九样是不愿意吃的了。”我们试想:灾区的难民是多苦楚,看了甘地这几句话,还肯任意地享受么?我们试想:肉食是要经过怎样的过程才能入口的;甘地连过份的素食都不愿吃,何况是从极惨痛中割来的肉食呢?” [2]
甘地有许多关于动物权利的观点,这些都在他的素食主义中体现。下面是他的一些观点:
1.一个国家伟不伟大、道德水准高不高,可以从它对待动物的方式评断出来。
2. 对我而言,羔羊的生命和人类的生命一样地珍贵,我可不愿意为了人类的身体而取走羔羊的性命。我认为越是无助的动物,人类越应该保护它,使它不受人类的残暴侵害。
3. 我常怀疑是什么样的感觉、想法和理由,让第一个人开始用鲜血污染了自己的嘴,容许自己的唇触碰到那些被谋杀的动物的肉,在餐桌上堆满了动物的尸体,还说那些刚刚还活蹦乱跳、有意识、有声音的动物是平日盘中飧。无论是任何时期、任何地方,我都不认为肉食对我们来说是有必要的。
4. 我觉得,当心灵发展到了某个阶段的时候,我们将不再为了满足食饮而残杀动物。
5. 我认为肉食对于人类通常生活所可能遇到的任何场合来说都是没有必要的。
6. 如果我们比动物高等的话,那么我们重复动物的行为就是错误的。[3]
圣雄甘地的人格非常高尚,他的思想也影响了许多人对动物权利的看法,比如汤姆•雷根。有一个例子可以证明他的影响。有一次,英国保斯爵士同印度边陲上的野蛮部落说话时,他们说:“现在是打算耕种过活了,已经停止打措的生活了。”为什么呢?“因为甘地曾说过一句话:不要去惊动森林。”他们的解释,仅仅是这样简单而已。然而他们并没见过甘地的面,只不过听了这一句话,就肯不打猎;他们不过听人说甘地的智慧和好处,而甘地的戒杀主义就能如此地深入于他们的心坎里。他们不但从此不打猎,并且从此不杀家畜,他们起初原想把家畜卖了,拿回点好处;无奈找不着买主,他们便宁愿牺牲自己的财产,将所有家畜悉数放生。[2]
参考资源:
[1] Mohandas Karamchand Gandhi,the free encyclopedia,网址:http://en.wikipedia.org/wiki/Mahatma_Gandhi
[2] 甘地的戒杀主义,李圆净,网址:
http://hi.baidu.com/251728930/blog/item/3269bcaf31127ac87dd92a57.html,最后访问日期:2008年11月8日。
[3] 世界名人素食观,西祠胡同,网址:http://www.xici.net/b1067586/d79441713.htm,最后访问日期:2008年11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