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中文动保小百科(APpedia)国际水准的动物保护百科全书 - 耆那教和动物 | 本文编辑历史
主页/关于APpedia - 编辑方法 - 小百科最近更新 - 站内搜索 - 关于动物权利的条目 - 在线咨询

 

ARC中文动保小百科(APpedia)是第一本中文的动物保护百科全书,编辑研究员团队包括海内外杰出的动物保护专家和个人。百科主要以在线方式发布(电子书)并长期扩充改进,是希望成为专业动保工作者、动保学者的朋友的必读材料。百科条目覆盖范围广,学术水平一流,核心条目由编辑团队按重要性选择,并征集研究员编写相应的初稿。所有核心条目发表前均通过质量审核程序,内容以介绍国际最前沿的动物保护知识研究为目标。读者可以自由改进和扩充百科内容。

精彩推荐

以下为主要条目

Share |

耆那教和动物

阅读[耆那教和动物]最新版本请访问:http://APpedia.arc.capn-online.info Copyright © ARC中文动保小百科
版权说明(转载条目必读) ARC中文动保小百科邮件地址:
APpedia@arc.capn-online.info
分类 浏览全部完成的百科条目:http://APpedia.arc.capn-online.info/all

知识库.耆那教和动物 记录

隐藏较小更改处 - 显示标记语言的改变

2013 年 10 月 16 日, 01:09 上午 被 Alice - 细菌问题的进一步说明
更新了 124-126 行从:

耆那教徒严苛到保护细菌程度的做法,可能会让公众造成动物保护人太过度的印象,更重要的是这种做法并不科学,因为生物演化上植物和细菌相比和人类有更加接近的亲缘关系,教义允许吃植物,却不能伤害细菌逻辑上并说不通。 《兰迪的Vlog》的主人公兰迪在14期中提到,动物保护实践不应教条地遵循“不杀生”的守则,因为这一说法过于一概而论。“不杀生”的说法想表达的意思其实应该是最小化伤害和最小化残暴。因为人类与其他哺乳动物血缘很近,吃它们不但残忍,也对人类的身体和生态系统不利,对人类而言,吃哺乳动物的肉没有好处,只能说是不必要的残忍。该期的嘉宾Jenia Meng博士认为动物保护应该引入生物演化的思路,考虑物种间的亲缘关系,同时严肃的考虑科学和逻辑。人和其他生物的亲缘远近是渐变的,从一个极端走上另外一个极端,比如说不能吃植物,并没真正地认识问题,植物也是要尽可能爱护,但这是关于一种博爱心态的表现。[5]

到:

耆那教徒严苛到保护细菌程度的做法,可能会让公众造成动物保护人太过度的印象,更重要的是这种做法并不科学,因为生物演化上植物和细菌相比和人类有更加接近的亲缘关系,教义允许吃植物杀死植物细胞(细胞由和细菌有亲戚关系的微生物构成),却不能伤害细菌逻辑上并说不通。 《兰迪的Vlog》的主人公兰迪在14期中提到,动物保护实践不应教条地遵循“不杀生”的守则,因为这一说法过于一概而论。“不杀生”的说法想表达的意思其实应该是最小化伤害和最小化残暴。因为人类与其他哺乳动物血缘很近,吃它们不但残忍,也对人类的身体和生态系统不利,对人类而言,吃哺乳动物的肉没有好处,只能说是不必要的残忍。该期的嘉宾Jenia Meng博士认为动物保护应该引入生物演化的思路,考虑物种间的亲缘关系,同时严肃的考虑科学和逻辑。人和其他生物的亲缘远近是渐变的,从一个极端走上另外一个极端,比如说不能吃植物,并没真正地认识问题,植物也是要尽可能爱护,但这是关于一种博爱心态的表现。[5]

2013 年 10 月 16 日, 01:06 上午 被 Alice - 改进内容
增加了 1-2 行:

本条目初稿作者: 陈斐

更新了 37-38 行从:

耆那教认为,一个很小的暴力行为可能带来严重的因果报应,而一个严重的暴力行为可能带来较轻的因果报应,例如人类狩猎并杀死一只小动物级属于前者,而修建庙宇或医院的地基杀死了许多动物则属于后者;当暴力由两人以上共同实施,同一行为则对于主导者或策划者而言因果报应更重,而对于从属者而言相对轻;一个人因客观限制未完成暴力行为仍将受到因果报应,而一个人因主观上不可归咎的原因实际施行了暴力则将免于因果报应;当暴力行为的施行是由于受到了他人的煽动和教唆,则煽动者或教唆者将对其未曾实际施行的暴力受到因果报应;以拯救他人为目的而不得已实施的暴力将免于因果报应,而放任他人处于困境乃至死亡,虽未实际施行具体暴力行为,则仍应受到因果报应。[2]

到:

耆那教认为,很小的暴力行为可能带来严重的因果报应,而严重的暴力行为可能带来较轻的因果报应,例如人类狩猎并杀死一只小动物级属于前者,而修建庙宇或医院的地基杀死了许多动物则属于后者;当暴力由两人以上共同实施,同一行为则对于主导者或策划者而言因果报应更重,而对于从属者而言相对轻;一个人因客观限制未完成暴力行为仍将受到因果报应,而一个人因主观上不可归咎的原因实际施行了暴力则将免于因果报应;当暴力行为的施行是由于受到了他人的煽动和教唆,则煽动者或教唆者将对其未曾实际施行的暴力受到因果报应;以拯救他人为目的而不得已实施的暴力将免于因果报应,而放任他人处于困境乃至死亡,虽未实际施行具体暴力行为,则仍应受到因果报应。[2]

更新了 71-73 行从:

耆那教认为的关于耆那教非暴力信条的几种错误信仰

第一、动物献祭。无论是献祭于神明还是先祖均受到耆那教的谴责。耆那教认为,这引发了一个严重的错误信仰认为神明或先祖会因活体献祭而感到愉悦以及为了宗教而实施的暴力可得到豁免。[2]

到:

耆那教观点中对非暴力的错误认识

第一、动物献祭。无论是献祭于神明还是先祖均受到耆那教的谴责。认为神明或先祖会因活体献祭而感到愉悦以及为了宗教而实施的暴力可得到豁免想法在耆那教看来是非常错误的。[2]

更新了 77-78 行从:

第三、狩猎。认为杀死其他动物为食的野兽应被处死的错误信仰导致了老虎等猛兽狩猎的产生。耆那教认为,无论如何,杀戮永远都不会成为某种形式的怜悯。[2]

到:

第三、狩猎。耆那教不认为因野生动物捕食其他动物为由杀死他们是正确的。耆那教认为,无论如何,杀戮永远都不会成为某种形式的怜悯。[2]

更新了 122-126 行从:

虽然耆那教的非暴力信条和严格素食值得以动物权利理念为核心的动物保护实践工作予以借鉴,但是耆那教主张的轮回、因果报应的宗教教义,认为动物是有过错受到报应的人的转世,所以和人类存在等级关系,动物比人道德上“低等”属于宗教迷信的范畴。这一点动物权利卡通《兰迪的Vlog》的14期有很好的说明:主人公兰迪认为,轮回迷信是有副作用的,宗教以此来强制人们善待动物并不可取的。同时,宗教宣称的前世行恶因而今生变成动物,使得有些人以此作为歧视和伤害动物的借口,一些人类在虐杀动物时便会以“你前世做坏事,所以现在该接受惩罚”的托辞为自身正行。这和基于科学观点的,认为从演化的角度,动物是人类平等的亲戚的动物权利观相比,存在一定的谬误和缺陷。[5]

耆那教严苛到保护细菌程度的教义,会让公众造成动物保护人太过度的印象,且这种做法并不科学,因为生物演化上植物和细菌相比和人类有更加接近的亲缘关系,教义允许吃植物,却不能伤害细菌逻辑上并说不通。 《兰迪的Vlog》的主人公兰迪在14期中提到,动物保护实践不应教条地遵循“不杀生”的守则,因为这一说法过于一概而论。“不杀生”的说法想表达的意思其实应该是最小化伤害和最小化残暴。因为人类与其他哺乳动物血缘很近,吃它们不但残忍,也对人类的身体和生态系统不利,对人类而言,吃哺乳动物的肉没有好处,只能说是不必要的残忍。该期的嘉宾Jenia Meng博士认为动物保护应该引入生物演化的思路,考虑物种间的亲缘关系,同时严肃的考虑科学和逻辑。人和其他生物的亲缘远近是渐变的,从一个极端走上另外一个极端,比如说不能吃植物,并没真正地认识问题,植物也是要尽可能爱护,但这是关于一种博爱心态的表现。[5]

到:

虽然耆那教的非暴力信条和严格素食值得以动物权利理念为核心的动物保护实践工作予以借鉴,但是耆那教主张的轮回、因果报应的宗教教义,认为动物是有过错受到报应的人的转世,所以还是和人类存在道德上的等级关系,这种认为非人动物道德上“低等”的观念属于宗教迷信的范畴。这一点动物权利卡通《兰迪的Vlog》的14期有很好的说明:主人公兰迪认为,轮回迷信是有副作用的,宗教以此来强制人们善待动物并不可取的。同时,宗教宣称的前世行恶因而今生变成动物,可能使得有些人以此作为歧视和伤害动物的借口,一些人类在虐杀动物时便会以“你前世做坏事,所以现在该接受惩罚”的托辞为自身正行。这和基于科学观点的,认为从生物演化的角度,动物是人类平等的亲戚的动物权利观相比,存在一定的谬误和缺陷。[5]

耆那教徒严苛到保护细菌程度的做法,可能会让公众造成动物保护人太过度的印象,更重要的是这种做法并不科学,因为生物演化上植物和细菌相比和人类有更加接近的亲缘关系,教义允许吃植物,却不能伤害细菌逻辑上并说不通。 《兰迪的Vlog》的主人公兰迪在14期中提到,动物保护实践不应教条地遵循“不杀生”的守则,因为这一说法过于一概而论。“不杀生”的说法想表达的意思其实应该是最小化伤害和最小化残暴。因为人类与其他哺乳动物血缘很近,吃它们不但残忍,也对人类的身体和生态系统不利,对人类而言,吃哺乳动物的肉没有好处,只能说是不必要的残忍。该期的嘉宾Jenia Meng博士认为动物保护应该引入生物演化的思路,考虑物种间的亲缘关系,同时严肃的考虑科学和逻辑。人和其他生物的亲缘远近是渐变的,从一个极端走上另外一个极端,比如说不能吃植物,并没真正地认识问题,植物也是要尽可能爱护,但这是关于一种博爱心态的表现。[5]

2013 年 10 月 15 日, 10:25 下午 被 Alice - 修正索引,改进内容
更新了 120-124 行从:

《Randy's Vlog》第14期的引文观点认为,虽然耆那教的非暴力信条和严格素食值得以动物权利理念为核心的动物保护实践工作予以借鉴,但是耆那教主张的轮回、因果报应的宗教教义,认为动物是有过错受到报应的人的转世,所以和人类存在等级关系,比人“低等”属于宗教迷信的范畴。这种迷信是有副作用的,耆那教以此来强制人们善待动物是不可取的。同时,耆那教宣称的前世行恶因而今生变成动物,使得有些人以此作为歧视和伤害动物的借口,人类在虐杀动物时便会以“你前世做坏事,所以现在该接受惩罚”的托辞为自身正行。这和基于科学观点的,认为从演化的角度,动物是人类平等的亲戚的动物权利观相比,存在一定的谬误和缺陷。[5]

此外,《Randy's Vlog》第14期的引文观点还认为,耆那教严苛到保护细菌程度的教义,会让公众造成动物保护人太过度的印象,从而适得其反地对动物保护望而生畏。动物保护实践不应教条地遵循耆那教“不杀生”的守则,因为这一说法过于一概而论。“不杀生”的说法想表达的意思其实应该是最小化伤害和最小化残暴。因为人类与其他哺乳动物血缘很近,吃它们不但残忍,也对人类的身体和生态系统不利,对人类而言,吃哺乳动物的肉没有好处,只能说是不必要的残忍。动物保护应该引入生物演化的思路,考虑物种间的亲缘关系,同时严肃的考虑科学和逻辑。人和其他生物的亲缘远近是渐变的,从一个极端走上另外一个极端,比如说不能吃植物,并没真正地认识问题,植物也是要尽可能爱护,但这是关于一种博爱心态的表现。[5]

到:

虽然耆那教的非暴力信条和严格素食值得以动物权利理念为核心的动物保护实践工作予以借鉴,但是耆那教主张的轮回、因果报应的宗教教义,认为动物是有过错受到报应的人的转世,所以和人类存在等级关系,动物比人道德上“低等”属于宗教迷信的范畴。这一点动物权利卡通《兰迪的Vlog》的14期有很好的说明:主人公兰迪认为,轮回迷信是有副作用的,宗教以此来强制人们善待动物并不可取的。同时,宗教宣称的前世行恶因而今生变成动物,使得有些人以此作为歧视和伤害动物的借口,一些人类在虐杀动物时便会以“你前世做坏事,所以现在该接受惩罚”的托辞为自身正行。这和基于科学观点的,认为从演化的角度,动物是人类平等的亲戚的动物权利观相比,存在一定的谬误和缺陷。[5]

耆那教严苛到保护细菌程度的教义,会让公众造成动物保护人太过度的印象,且这种做法并不科学,因为生物演化上植物和细菌相比和人类有更加接近的亲缘关系,教义允许吃植物,却不能伤害细菌逻辑上并说不通。 《兰迪的Vlog》的主人公兰迪在14期中提到,动物保护实践不应教条地遵循“不杀生”的守则,因为这一说法过于一概而论。“不杀生”的说法想表达的意思其实应该是最小化伤害和最小化残暴。因为人类与其他哺乳动物血缘很近,吃它们不但残忍,也对人类的身体和生态系统不利,对人类而言,吃哺乳动物的肉没有好处,只能说是不必要的残忍。该期的嘉宾Jenia Meng博士认为动物保护应该引入生物演化的思路,考虑物种间的亲缘关系,同时严肃的考虑科学和逻辑。人和其他生物的亲缘远近是渐变的,从一个极端走上另外一个极端,比如说不能吃植物,并没真正地认识问题,植物也是要尽可能爱护,但这是关于一种博爱心态的表现。[5]

2013 年 10 月 15 日, 09:35 下午 被 陈斐 - 格式修改
增加了 11-12 行:

图1:耆那教

2013 年 10 月 15 日, 09:12 下午 被 陈斐 - 格式修改
更新了 2-4 行从:

耆那教是印度最伟大的传统宗教之一。[4]耆那教有420万信徒,除了印度,在美国、英国、加拿大、肯尼亚也有大型耆那教团体,同时小型耆那教团体存在于尼泊尔、斯里兰卡、南非、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澳大利亚、比利时、斐济和苏利南等国。[1]

到:

耆那教是印度最伟大的传统宗教之一[4]。耆那教有420万信徒,除了印度,在美国、英国、加拿大、肯尼亚也有大型耆那教团体,同时小型耆那教团体存在于尼泊尔、斯里兰卡、南非、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澳大利亚、比利时、斐济和苏利南等国[1]。

增加第 6 行:
更新了 25-30 行从:

非暴力信条是耆那教守则中最有特色和著名的部分,[1] 也是其道德标准和准则的基石,是基本的、至上的第一信条。[2]对于人类及其他动物的非暴力是耆那教对世界哲学体系做出的最根本的贡献之一。[4] 耆那教对于非暴力的理解和实施比其他任何宗教都更为激进、细致和全面。非暴力被视为每个耆那教信徒最基本的宗教义务。[1]

耆那教认为,非暴力是指对一切生物,包括人类、动物、植物、微生物及所有有生命或潜在生命的生物不伤害、不实施暴力、也没有伤害的意图,这包括了尽可能降低所有对生物的有意识或无意识的伤害。[1][2][4] 耆那教主张,非暴力是在思想、言语、行动上的对所有生物的仁慈和宽大,[3] 而暴力行为仅在自卫及主观上无过失时可予以豁免。[1][2]

耆那教同时认为,由于所有生命都是神圣的,人类不可以侵犯或利用其他更为弱小的生命形式,[4] 保护生命是人类的至高善举。[2]耆那教非暴力的主张的“生存和关爱”的理念比“让其生存”这一理念更进一步。[4]

到:

非暴力信条是耆那教守则中最有特色和著名的部分[1] ,也是其道德标准和准则的基石,是基本的、至上的第一信条[2]。对于人类及其他动物的非暴力是耆那教对世界哲学体系做出的最根本的贡献之一[4]。 耆那教对于非暴力的理解和实施比其他任何宗教都更为激进、细致和全面。非暴力被视为每个耆那教信徒最基本的宗教义务[1]。

耆那教认为,非暴力是指对一切生物,包括人类、动物、植物、微生物及所有有生命或潜在生命的生物不伤害、不实施暴力、也没有伤害的意图,这包括了尽可能降低所有对生物的有意识或无意识的伤害[1][2][4]。 耆那教主张,非暴力是在思想、言语、行动上的对所有生物的仁慈和宽大[3],而暴力行为仅在自卫及主观上无过失时可予以豁免[1][2]。

耆那教同时认为,由于所有生命都是神圣的,人类不可以侵犯或利用其他更为弱小的生命形式[4], 保护生命是人类的至高善举[2]。耆那教非暴力的主张的“生存和关爱”的理念比“让其生存”这一理念更进一步[4]。

更新了 51-52 行从:

耆那教认为,非暴力并不仅指不实施暴力行为,更重要的是没有任何暴力的欲望。[2] 耆那教主张的非暴力必须始于内心,除非内心是慈悲的,否则非暴力不可能实现。耆那教还认为,人类必须保持内心世界的平和安宁,不然其无法实现在外部世界的非暴力。耆那教的非暴力的种子种在人的内在意识里,保持意识的纯净因此成为耆那教非暴力的必要组成部分。耆那教同时认为,纯净意识意味着未被腐化、未被玷污、未掺杂控制其他生命的欲望的意识。[4]

到:

耆那教认为,非暴力并不仅指不实施暴力行为,更重要的是没有任何暴力的欲望[2]。 耆那教主张的非暴力必须始于内心,除非内心是慈悲的,否则非暴力不可能实现。耆那教还认为,人类必须保持内心世界的平和安宁,不然其无法实现在外部世界的非暴力。耆那教的非暴力的种子种在人的内在意识里,保持意识的纯净因此成为耆那教非暴力的必要组成部分。耆那教同时认为,纯净意识意味着未被腐化、未被玷污、未掺杂控制其他生命的欲望的意识[4]。

更新了 116-117 行从:

耆那教是一种主张对所有生物施行非暴力并在所有形式的生命体间强调精神独立和平等的印度宗教,这与动物权利的理念基本一致。 [1][3] 同时,耆那教信徒遵循严格素食,可谓动物权利和生态的榜样。若干重要的西方动物权利学者活动家表示受耆那教观点的影响或看重耆那教的理念。目前耆那教的严格素食主义和抵制用于衣着等用途的动物制品正日益盛行。比起其他许多宗教,耆那教对于动物给予了更多的关注。耆那教教徒是在印度的大多数动物保护实践工作的推动力。[3]

到:

耆那教是一种主张对所有生物施行非暴力并在所有形式的生命体间强调精神独立和平等的印度宗教,这与动物权利的理念基本一致[1][3]。同时,耆那教信徒遵循严格素食,可谓动物权利和生态的榜样。若干重要的西方动物权利学者活动家表示受耆那教观点的影响或看重耆那教的理念。目前耆那教的严格素食主义和抵制用于衣着等用途的动物制品正日益盛行。比起其他许多宗教,耆那教对于动物给予了更多的关注。耆那教教徒是在印度的大多数动物保护实践工作的推动力[3]。

2013 年 10 月 15 日, 09:06 下午 被 陈斐 - 格式修改
更新了 6-7 行从:
到:
2013 年 10 月 15 日, 08:58 下午 被 116.226.77.200 -
更新了 6-7 行从:
到:
2013 年 10 月 15 日, 08:57 下午 被 陈斐 - 格式修改
更新了 6-7 行从:
到:
2013 年 10 月 15 日, 08:56 下午 被 陈斐 - 格式
2013 年 10 月 15 日, 08:56 下午 被 陈斐 - 格式
更新了 6-8 行从:
到:
2013 年 10 月 15 日, 08:54 下午 被 陈斐 - 格式修改
更新了 6-8 行从:
到:
2013 年 10 月 15 日, 08:53 下午 被 陈斐 - 格式修改
更新了 1-3 行从:

耆那教概述

到:

耆那教概述

更新了 6-11 行从:

Attach:Jain.ext Δ

耆那教教徒

苦行修道者

到:

Attach:Jain.jpg Δ

耆那教教徒

苦行修道者

更新了 16-17 行从:

一般信徒

到:

一般信徒

更新了 20-22 行从:

耆那教的非暴力信条

耆那教对非暴力的看法

到:

耆那教的非暴力信条

耆那教对非暴力的看法

更新了 29-30 行从:

耆那教对施行暴力的客观形式及其因果报应的看法

到:

耆那教对施行暴力的客观形式及其因果报应的看法

更新了 37-38 行从:

耆那教对灵魂超脱的看法

到:

耆那教对灵魂超脱的看法

更新了 47-48 行从:

耆那教对非暴力内心意识的看法

到:

耆那教对非暴力内心意识的看法

更新了 57-58 行从:

耆那教对非暴力主观方面的看法

到:

耆那教对非暴力主观方面的看法

更新了 61-62 行从:

耆那教对区分生物与非生物知识的看法

到:

耆那教对区分生物与非生物知识的看法

更新了 65-66 行从:

耆那教认为的关于耆那教非暴力信条的几种错误信仰

到:

耆那教认为的关于耆那教非暴力信条的几种错误信仰

更新了 78-79 行从:

耆那教对区分拥有不同感官系统的动物的不同保护程度的看法

到:

耆那教对区分拥有不同感官系统的动物的不同保护程度的看法

更新第 85 行从:

耆那教对素食的看法

到:

耆那教对素食的看法

更新了 94-95 行从:

耆那教对不杀生的看法

到:

耆那教对不杀生的看法

更新了 101-102 行从:

耆那教对众生平等的看法

到:

耆那教对众生平等的看法

更新了 112-113 行从:

耆那教、动物权利和动物保护

到:

耆那教、动物权利和动物保护

更新了 121-122 行从:

相关词条

到:

相关词条

更新了 129-130 行从:

参考资料

到:

参考资料

2013 年 10 月 15 日, 08:49 下午 被 陈斐 - 上传登入《耆那教和动物》
增加了 1-143 行:

耆那教概述

耆那教是印度最伟大的传统宗教之一。[4]耆那教有420万信徒,除了印度,在美国、英国、加拿大、肯尼亚也有大型耆那教团体,同时小型耆那教团体存在于尼泊尔、斯里兰卡、南非、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澳大利亚、比利时、斐济和苏利南等国。[1] 发源印度的耆那教早于佛教创立,是提倡和平、非暴力、对生命极为友好的宗教。佛教可能吸取了耆那教的很多思路,但耆那教比佛教更加爱护生命。耆那教虽目前在华语人群认识不多,信徒人数和主要宗教相比不多,但其宗教哲学观点,在国际学术领域,有重要的地位。 本条目旨在介绍耆那教的动物观,以便动物保护团体和相关人士借鉴学习。耆那教的存在是对一些人认为动物权利不具可操作性的好回应,说明人类完全可以和其他生命和谐相处。

Attach:Jain.ext Δ

耆那教教徒

苦行修道者

耆那教的托钵僧遵循一套严苛的行为准则,耆那教认为,耆那教苦行修道者的吃、睡及行走都必须保持极度的警醒以免伤害到微小生物,他们在走路前拭去地面上的昆虫,一些僧人更是带上面具以免吸入小飞虫。这些古老信仰的公然昭示是对于追求自身舒适的,人类凌驾于其他生物之上的普遍观点的巨大挑战。[2]

耆那教的僧人和尼姑可称得上是世界上最不暴力的人群之一。耆那教的苦行修道主义将非暴力信条推至极致,甚至不惜用自身的生命以施行非暴力。如《Purusarthasiddhyupaya》中所写“所有罪恶——如谎言、偷盗、附属、淫邪均是暴力的表现形式,其摧毁着灵魂的纯净。它们被分别列举只是为了帮助理解。”[2]

一般信徒

耆那教可能是世界上唯一一种要求其所有信徒遵循严格素食饮食的宗教。耆那教认为,耆那教信徒所从事的活动必须将对生物可能造成的伤害降至最低程度;信徒不可以穿着皮草、羽毛、丝绸;信徒对皮革的使用必须维持在最低限度,且仅限于来自自然死亡的动物;除非不可避免的特殊情况,否则信徒只限于白天饮食,因为在夜晚烹饪将有伤害昆虫的可能;信徒不得开灯或在无盖容器内放置液体以免伤害到迷路的昆虫。多年来,耆那教信徒一直避免从事不得不招致损伤的那些职业。[2]

耆那教的非暴力信条

耆那教对非暴力的看法

非暴力信条是耆那教守则中最有特色和著名的部分,[1] 也是其道德标准和准则的基石,是基本的、至上的第一信条。[2]对于人类及其他动物的非暴力是耆那教对世界哲学体系做出的最根本的贡献之一。[4] 耆那教对于非暴力的理解和实施比其他任何宗教都更为激进、细致和全面。非暴力被视为每个耆那教信徒最基本的宗教义务。[1]

耆那教认为,非暴力是指对一切生物,包括人类、动物、植物、微生物及所有有生命或潜在生命的生物不伤害、不实施暴力、也没有伤害的意图,这包括了尽可能降低所有对生物的有意识或无意识的伤害。[1][2][4] 耆那教主张,非暴力是在思想、言语、行动上的对所有生物的仁慈和宽大,[3] 而暴力行为仅在自卫及主观上无过失时可予以豁免。[1][2]

耆那教同时认为,由于所有生命都是神圣的,人类不可以侵犯或利用其他更为弱小的生命形式,[4] 保护生命是人类的至高善举。[2]耆那教非暴力的主张的“生存和关爱”的理念比“让其生存”这一理念更进一步。[4]

耆那教对施行暴力的客观形式及其因果报应的看法

耆那教认为,一个很小的暴力行为可能带来严重的因果报应,而一个严重的暴力行为可能带来较轻的因果报应,例如人类狩猎并杀死一只小动物级属于前者,而修建庙宇或医院的地基杀死了许多动物则属于后者;当暴力由两人以上共同实施,同一行为则对于主导者或策划者而言因果报应更重,而对于从属者而言相对轻;一个人因客观限制未完成暴力行为仍将受到因果报应,而一个人因主观上不可归咎的原因实际施行了暴力则将免于因果报应;当暴力行为的施行是由于受到了他人的煽动和教唆,则煽动者或教唆者将对其未曾实际施行的暴力受到因果报应;以拯救他人为目的而不得已实施的暴力将免于因果报应,而放任他人处于困境乃至死亡,虽未实际施行具体暴力行为,则仍应受到因果报应。[2]

耆那教主张,因果报应是不可逃避的,报应可能会等些时间才显现,但不可能不实现。一位耆那教僧人Ratnaprabhacharya曾经说过“恶人的兴旺和好人的不幸是个别的,但善举和恶行的后果早已形成。善与恶将在其下世得到回报。通过这种方式,因果报应的法则在此从未被违背过。”[2]

耆那教同时认为,那些由极度负面情感驱动下的恶行将导致同样极致的因果报应,但报应通常不会立即产生。耆那教认为的潜在因果报应在适当地条件下被激活并产生相应的后果,这些条件取决于因果报应的性质、内心情感驱动的强烈程度、恶行实施的时间、地点和环境等。耆那教坚信,延迟的因果报应绝不等于没有因果报应。[2]

耆那教对灵魂超脱的看法

耆那教认为,非暴力的目的并不是因为这是上帝或高等生物的旨意,也不是对国家或社会的普遍受益,而是为了自身福利,即帮助自身实现灵魂超脱。[2]

耆那教主张,任何对外施加的暴力看似是伤害其他生物,但同时也导致了施暴者灵魂因遭受因果报应而带来的损伤。耆那教的非暴力信条是建立在理性意识上的,并非感性同情上;建立在对自我的责任上,而非社会同胞感受上。耆那教的非暴力信条的动机是完全以自我为中心且为了个体的利益的,通过强调自身的超脱进而考虑到其他物种,使得非暴力的目标得以实现。[2]

耆那教同时认为,每一个灵魂均被不断注入到新的动物、植物、微生物的肉体中去,经过无数次轮回而为人。依据耆那教的灵魂轮回准则,转世既可为人也可为动物,这创造了对所有生命形式的同胞博爱情感。耆那教的箴言——所有生命是内在联系的,灵魂的职责便是互相帮助。[2]

所以,坚持耆那教的非暴力信条并不是完全关于不伤害其他生物,更多地为了对自身的灵魂福利的无损。耆那教的非暴力信条的终极理论基础在于暴力对于自身因果报应,而不单单是关心其他生物的福利。[2]

耆那教对非暴力内心意识的看法

耆那教认为,非暴力并不仅指不实施暴力行为,更重要的是没有任何暴力的欲望。[2] 耆那教主张的非暴力必须始于内心,除非内心是慈悲的,否则非暴力不可能实现。耆那教还认为,人类必须保持内心世界的平和安宁,不然其无法实现在外部世界的非暴力。耆那教的非暴力的种子种在人的内在意识里,保持意识的纯净因此成为耆那教非暴力的必要组成部分。耆那教同时认为,纯净意识意味着未被腐化、未被玷污、未掺杂控制其他生命的欲望的意识。[4]

暴力为何会产生?耆那教认为,这是因为人类的征服欲望,这是一种想要拥有一切,认为世界的存在只是为了其利益所在的妄想,认为动物均是人类的食物的狂想,认为一切事物均是为人类所准备,且人类是大自然的主宰的缪想。耆那教主张,正是这样的内心意识中的暴力导致了暴力的具体行为。[4]

而耆那教的非暴力将世界视为一个神圣的地方,其中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均是神圣的,生命作为一个整体即是神圣的。耆那教认为,所有我们与他人与自然界的交互均必须建立于这种神圣的信任上,所以人类必须对所有生命抱有深深的敬意。[4]

耆那教主张,非暴力的内心意识应被转化为非暴力的言辞,而非暴力的内心意识和非暴力的言辞共同促成了非暴力的行为。耆那教同时认为,所有的人类活动必须是友好的、慈悲的、不带进攻性的,不实施任何形式的伤害,没有任何附加条件、托辞和让步。耆那教非暴力信条是对所有生物内心充满无条件的爱。[4]

耆那教对非暴力主观方面的看法

耆那教认为,在日常活动中,只要主观方面存在过失则等于施行了暴力,而不论生命体是否因此死亡,因为过失造成的伤害就等同于故意实施的伤害。在耆那教看来,只要主观方面是谨慎小心地遵循着非暴力信条则即使其行为导致了暴力发生也可豁免。耆那教主张,是主观的意图最终界定了暴力与非暴力,即使一个人没有实际杀戮,只要他有了杀的意图,他就是一个凶手,是主观意图起了决定作用,而并非是外部行为。因此耆那教坚信,意图无邪再加上谨慎小心被认为是施行非暴力的必要因素,光有无邪的主观意图,若心存过失也常常会导致暴力在不知不觉中发生。[2]

耆那教对区分生物与非生物知识的看法

耆那教认为,区分生物与非生物对于完美施行非暴力很有必要,一个将生物与非生物混淆不清的人无法遵循非暴力信条,了解生物和非生物的知识将会使得一个人对所有生命心怀仁慈。[2]

耆那教认为的关于耆那教非暴力信条的几种错误信仰

第一、动物献祭。无论是献祭于神明还是先祖均受到耆那教的谴责。耆那教认为,这引发了一个严重的错误信仰认为神明或先祖会因活体献祭而感到愉悦以及为了宗教而实施的暴力可得到豁免。[2]

第二、尊崇暴力神明。耆那教强烈谴责对要求动物献祭和崇仰杀敌的暴力神明的尊崇。正如Acarya Hemacandra所言,支配着弓、箭、狼牙棒、飞盘、三叉戟等武器的神明被尊崇为真正的神明是一种巨大的悲哀。[2]

第三、狩猎。认为杀死其他动物为食的野兽应被处死的错误信仰导致了老虎等猛兽狩猎的产生。耆那教认为,无论如何,杀戮永远都不会成为某种形式的怜悯。[2]

第四、杀伤。耆那教认为,杀死那些正受痛苦的生物以至于其可从中解脱的错误信仰导致了对年老、受伤、乃至无商业利用价值的动物的杀戮的产生。[2]

第五、杀害以达成灵魂永生。耆那教认为,以在死亡的那刻灵魂将在来世得到永生,以及体内的灵魂永久释放并得到超度为杀戮的借口,是另一错误的信仰。[2]

耆那教对区分拥有不同感官系统的动物的不同保护程度的看法

耆那教认为,由于一视同仁地保护所有生命形式不受外界侵害在现实中难以完全施行,应对不同生命体加以划分,较之非活动体给予活动体更多的保护,这将通过其拥有的感官数量加以进一步划分。单一感官动物仅拥有触觉,生物拥有的感官越多,其越能感受到疼痛的存在,耆那教对其施行的保护程度越为细致,而那些集齐触觉、嗅觉、听觉、视觉、味觉五种感官于一身的有一定理性的生物在耆那教看来,将受到最大程度的保护,使其免受外界的暴力侵害。[1]

耆那教认为,对于人类、牛、虎等拥有五种感官及具有一定思考和感受疼痛能力的高等感官生物施行暴力,较之昆虫、细菌或植物等单一感官低等感官生物将更受到惩处。耆那教信徒应完全避免高等感官生物遭受暴力,并尽可能地将低等感官生物或单一感官生物可能遭受的暴力降至最低点。[2]

耆那教对素食的看法

耆那教认为,正因为非暴力主张的是对一切生命抱有同情和宽恕的思想,所以耆那教教徒必须是素食者。[3]

耆那教奉行在日常活动中对非暴力一丝不苟的彻底施行,尤其体现在饮食方面,这是耆那教最重要的自我证明。耆那教的饮食可称得上是印度乃至其他国家或地区范围内最为严苛的精神驱动的饮食模式。对耆那教徒而言,含乳素食是最低义务标准,食物中即使含有少量的动物尸体或蛋类也将被完全禁止。而耆那教中最为严格饮食模式由苦行修道者施行,他们不食用例如土豆和洋葱等长有根茎的蔬菜,因为耆那教认为当此类蔬菜从土中被拔起时微小的有机生物将受到伤害,也因为球茎或球根的发芽力被视为其作为生命体的特征。[1]

耆那教同时认为,大多数陆生蔬菜的食用不会导致植物的死亡,因为其在采摘后仍能存活或其总会季节性枯萎;蘑菇、菌类和酵母被禁食,因为它们是寄生的,生长于不卫生的环境下并可能为其他生命形式提供给养;蜂蜜被禁食是由于采集将导致对蜜蜂的暴力。[2]

耆那教对不杀生的看法

耆那教主张不可杀生,耆那教信徒即使为了生存也必须尽量避免杀生。耆那教认为,即使是小小的昆虫或其他微小的动物,亦或患疾或身残的鸟类或野兽也不可伤害,并必须得到保护和珍视。耆那教教徒很少在夜晚外出,因夜晚更易踩踏到昆虫。耆那教教徒也不可食用隔夜的食物,因为这可能会伤害到因此产生的细菌。耆那教教徒同时也避免耕种,因为这会不可避免地导致无意地杀害或伤害到蠕虫或昆虫等小动物。[1][2][4]

耆那教认为,动物的生存绝不是为了取悦人类,所以动物不是人类的食物或奴隶,动物也拥有灵魂、意识、爱与热情,它们和人类一样渴望生存于世并惧怕死亡,它们的求生本能并不比人类弱,所以动物的生存权与人类一样是它们的基本权利。[4]

耆那教对众生平等的看法

耆那教主张所有的生命均是彼此扶持和互相依赖而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耆那教教徒相信永生和神圣的灵魂存在于每一个生命体中,通过尊重所有互相依存的生命,人类可以为自身及其他生物带来平和和超脱。[3]

耆那教教徒是万物有灵论者,对他们而言,自然界的万物均有生命,且所有生命都是神圣的,任何对生命形式的伤害行为都应被避免或将损害降至最低程度。[4]

耆那教认为,人类只是近840万物种中的其中之一,其没有任何凌驾于其他生物的权力,所有生命体,无论是人类还是非人类都有平等的生存权,人类不仅没有绝对的权力去剥夺、控制、征服其他生命体的生命。耆那教还认为,人类还有额外的义务去施行非暴力,并在生物界的神秘、绝妙、富裕、惊人的现象面前保持卑微。[4]

同时耆那教认为,若爱不包括对动物的爱,那这就不是爱,若仁慈只是针对人类生命的尊崇和敬畏,而无视对动物的杀戮,则仁慈一点意义也没有。[4]

耆那教、动物权利和动物保护

耆那教是一种主张对所有生物施行非暴力并在所有形式的生命体间强调精神独立和平等的印度宗教,这与动物权利的理念基本一致。 [1][3] 同时,耆那教信徒遵循严格素食,可谓动物权利和生态的榜样。若干重要的西方动物权利学者活动家表示受耆那教观点的影响或看重耆那教的理念。目前耆那教的严格素食主义和抵制用于衣着等用途的动物制品正日益盛行。比起其他许多宗教,耆那教对于动物给予了更多的关注。耆那教教徒是在印度的大多数动物保护实践工作的推动力。[3]

《Randy's Vlog》第14期的引文观点认为,虽然耆那教的非暴力信条和严格素食值得以动物权利理念为核心的动物保护实践工作予以借鉴,但是耆那教主张的轮回、因果报应的宗教教义,认为动物是有过错受到报应的人的转世,所以和人类存在等级关系,比人“低等”属于宗教迷信的范畴。这种迷信是有副作用的,耆那教以此来强制人们善待动物是不可取的。同时,耆那教宣称的前世行恶因而今生变成动物,使得有些人以此作为歧视和伤害动物的借口,人类在虐杀动物时便会以“你前世做坏事,所以现在该接受惩罚”的托辞为自身正行。这和基于科学观点的,认为从演化的角度,动物是人类平等的亲戚的动物权利观相比,存在一定的谬误和缺陷。[5]

此外,《Randy's Vlog》第14期的引文观点还认为,耆那教严苛到保护细菌程度的教义,会让公众造成动物保护人太过度的印象,从而适得其反地对动物保护望而生畏。动物保护实践不应教条地遵循耆那教“不杀生”的守则,因为这一说法过于一概而论。“不杀生”的说法想表达的意思其实应该是最小化伤害和最小化残暴。因为人类与其他哺乳动物血缘很近,吃它们不但残忍,也对人类的身体和生态系统不利,对人类而言,吃哺乳动物的肉没有好处,只能说是不必要的残忍。动物保护应该引入生物演化的思路,考虑物种间的亲缘关系,同时严肃的考虑科学和逻辑。人和其他生物的亲缘远近是渐变的,从一个极端走上另外一个极端,比如说不能吃植物,并没真正地认识问题,植物也是要尽可能爱护,但这是关于一种博爱心态的表现。[5]

相关词条

佛教和动物

素食主义

参考资料

[1] http://en.wikipedia.org/wiki/Jainism

[2] http://en.wikipedia.org/wiki/Ahimsa_in_Jainism

[3] http://www.abolitionistapproach.com/the-religion-of-non-violence

[4]http://www.resurgence.org/satish-kumar/articles/jain-religion.html

[5] 《Randy's Vlog》第14期的引文

http://filmgenerator.goodeasy.info/watchlist.php?id=141&lang=cn

主页(关于ARC中文动保小百科) - 编辑使用手册 - 小百科最近更新 - 在小百科内搜索(使用Google)
本文最后更新于 2013 年 10 月 16 日, 01:09 上午

Animal Rights, New Welfarism, Reverence for Animals, Animal Welfare, Naturalness, Autonomy of Animals, Animal Experimentation, Wildlife Protection, Spiritual Power of Animals, and more...

free sta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