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中文动保小百科(APpedia)国际水准的动物保护百科全书 - 尼采
主页/关于APpedia - 编辑方法 - 小百科最近更新 - 站内搜索 - 关于动物权利的条目 - 在线咨询

 

ARC中文动保小百科(APpedia)是第一本中文的动物保护百科全书,编辑研究员团队包括海内外杰出的动物保护专家和个人。百科主要以在线方式发布(电子书)并长期扩充改进,是希望成为专业动保工作者、动保学者的朋友的必读材料。百科条目覆盖范围广,学术水平一流,核心条目由编辑团队按重要性选择,并征集研究员编写相应的初稿。所有核心条目发表前均通过质量审核程序,内容以介绍国际最前沿的动物保护知识研究为目标。读者可以自由改进和扩充百科内容。

精彩推荐

以下为主要条目

Share |

尼采

阅读[尼采]最新版本请访问:http://APpedia.arc.capn-online.info Copyright © ARC中文动保小百科
版权说明(转载条目必读) ARC中文动保小百科邮件地址:
APpedia@arc.capn-online.info
分类 浏览全部完成的百科条目:http://APpedia.arc.capn-online.info/all

本条目初稿作者:Sunnysnow

尼采,是十九世纪西方思想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文学家之一。他的哲学理论,曾带给20世纪的大思想家,文学家和艺术家极大的冲击。当弗洛伊德正在酝酿他的精神分析学的时候,他吃惊地发现,尼采早已道出了他的基本思想。雅斯贝尔斯、海德格尔和一切存在主义者都把尼采看作为他们开拓了道路的人。尼采的学说预示了西方社会进入了价值观念根本变化的时代。尼采同时也是一位卓越的散文家和诗人,他所擅长的隐喻式的写作风格,影响了无数法国思想家,20世界的文学家,甚至将他比为天神。

尼采,是一个不断否定自己的人:尼采生于宗教家庭中,日后却成为举世闻名的反基督教的人。做为一个大学教授,他在他的著作中嘲笑了现代教育扼杀人的本能个性,在教授社会所需要的有限知识的同时使人的天性枯萎了。做为一个哲学家,他哲学生涯的前期非常狂热的赞美叔本华,与同样爱好叔本华哲学的瓦格纳是挚友,而后来尼采转而反对和否定了这两个人的哲学思想。他终其一生,都在不断的追求自我超越。他曾经提出要对一切价值进行重估的口号。

尼采,是一个孤独的漂泊者,他的生前身后都充满着孤独,误解和争议。尼采在女人的周围与养育中长大,日后却成为坚决的反女性主义者(也有人认为这种说法欠妥,他在著作中的过激言论可能与他在写作之前的一段不顺利的感情生活有关)。母亲是虔诚的教徒,对于尼采对基督教的反对十分不满。他只有很少的不成功的恋爱经验,没有结婚也没有孩子。他的妹妹在他病中时篡改了他的著作,造成世人的误解,认为尼采的思想与纳粹主义有关。在他神智清醒的年代,由于健康原因,他四处漂流,一个人在孤灯下写着当时无人叫好的文章,“更高级的哲人独处着,这并不是因为他想孤独,而是因为在他的周围找不到他的同类”。唯一值得庆幸的是,这孤独成就了他精神的高度,正如他所说“受苦的人,没有悲观的权利”,“受苦既杀不死我,我只有变得更加坚强”。在他孤独生命终结之后,由于纳粹对其哲学(被篡改)的追捧,他被东西两方的思想界所排斥,直到20世纪60年代,随着海德格尔《尼采》一书的出版,更多的人开始重新审视尼采的哲学思想。并在其后的百年间,无数的思想家,艺术家,文学家,从中汲取养分和灵感。尼采,生活在19世纪,复活在20世纪。

下面是这位位死后方生的思想家生平的一个简单年表:

早年生活(1844-1868)

1844年10月15日,尼采出生于普鲁士萨克森州勒肯镇附近洛肯村的一个乡村牧师家庭。

1849年7月,尼采的父亲死于脑软化症。数月后,年仅2岁的弟弟又夭折。当时尼采才5岁,亲人接连的死亡,使这个天性敏感的孩子过早地领略了人生的阴暗面,铸成了他忧郁内倾的性格。

1850年,尼采随同母亲和妹妹迁居瑙姆堡,从此便生长在一个完全女性的家庭里。他被家中信教的女人们(他的母亲、妹妹、祖母和两个姑姑)团团围住,她们把他娇惯得脆弱而敏感。1854年,10岁的他就读于瑙姆堡文科中学,对文学与音乐极感兴趣。

1858年,进入普夫达中学,这个学校课程都是古典的,训练很严格。这时的他除了理智的发展并有着惊人的进步外,音乐和诗歌已经成为他感情生活的寄托。

1861年17岁尼采患严重疾病,首次出现健康恶化的征兆,被送回家休养。

1864年,尼采进入波恩大学攻读神学和古典语言学,然而不久他失去了对于基督教的信念,便不再学习神学了。

1865年,他敬爱的古典语言学老师李谢尔思(F. W. Ritschls) 到莱比锡大学任教,尼采也随之到了那里。在莱比锡期间,他偶然地在一个旧书摊上购得了叔本华的《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一书,欣喜若狂。并在1866年读了弗里德里希•艾伯特•朗格(Friedrich Albert Lange)所著的《唯物主义之历史》一書。这促使他将他的研究领域扩展到文字学之外,并决定进一步深入学习。

1867年秋,尼采在瑙姆堡服为期一年的兵役。他从马上摔下,胸骨受重伤,这次服役因他骑马负伤而提前结束。 

1868年秋,尼采在莱比锡瓦格纳姐姐的家里结识了他仰慕已久的音乐大师瓦格纳,两人久久地谈论他们共同喜爱的叔本华哲学。随后的几年中瓦格纳和妻子成为尼采在艺术和理智方面的良师益友。并且得到他的导师李契尔思向巴塞尔大学的推荐。

教授生涯(1869-1879)

1869年2月,年仅25岁的尼采被聘为瑞士巴塞尔大学古典语言学教授。此后的十年是尼采一生中相对愉快的时期。同年4月28日,他在巴塞尔大学发表就职演说,题为《荷马和古典语言学》。    1870年,尼采被聘为正教授。不久传来了德法开战的消息,尼采主动要求上前线。在途经法兰克福时,他看到一队军容整齐的骑兵雄赳赳气昂昂地穿城而过。突然间尼采的灵感如潮水般涌出:“我第一次感到,至强至高的‘生命意志’决不表现在悲惨的生存斗争中,而是表现于一种‘战斗意志’,一种‘强力意志’,一种‘超强力意志’!” 10月,尼采重返巴塞尔大学讲坛。

1872年,他发表了第一部专著《悲剧的诞生》。这是一部杰出的艺术著作,充满浪漫色彩和美妙的想象力;这也是一部幼稚的哲学作品,充满了反潮流的气息。但是在这部哲学著作中已经形成他一生的主要哲学思想。瓦格那高度赞扬了这部作品,但同时遭到了维拉莫维茨(Wilamowitz-Moellendorff)严厉批判。尼采坦承了他在哲学界被孤立的处境,他曾试图在巴塞尔大学取得哲学教授的职位,但最后没有成功。

1873至1876年,尼采先后发表四篇长文,结集为《不合时宜的考察》(第一篇《告白者和作家大卫.施特劳斯》,第二篇《论历史对于生命的利弊》,第三篇《作为教育家的叔本华》,第四篇《瓦格纳在拜洛伊特》)一书。书的主题仍是文化批评,挑战当时正快速发展的德国文化。在第四篇中,重点批判现代艺术。这篇文章名义上是替瓦格纳音乐辩护,视为现代艺术的对立面,其实明扬暗抑,已经包含对瓦格纳的批评。文章写于1875与1876 年间。在此之前,尼采内心对瓦格纳已经产生了隔阂。

1878年1月,瓦格纳给尼采寄去了一份变现基督教主题的《帕西法尔》的剧本,尼采没有一字回音。5月尼采把《人性的,太人性的》一书寄给瓦格纳夫妇,在本书里尼采明确的抛弃了叔本华和瓦格纳的哲学。从此互相不再有任何往来。

1879年,由于健康状况,34岁的尼采辞去了巴塞尔大学的教职,开始了十年的漫游生涯,同时也进入了创作的黄金时期。

孤独的哲学家(1879-1888)

由于饱受疾病的煎熬,尼采开始四处旅游以寻找气候较为理想的地区定居。尼采依靠他从巴塞尔大学获得的退休金生活,但也获得一些朋友的资助。这段时期是尼采创作的黄金时期,他每年都会出版一本书(或是一本文集)直到1888年為止,在最后一年尼采完成了五本书。

1880年 发表《漂泊者及其影子》,后来作为《人性,太人性的》第二篇下半部分出版。春天,初抵日内瓦,10月,在日内瓦过乘冬。

1881年 37岁 1月完成《朝霞》,6月出版,7月在西尔斯•马莉亚过夏,8月,孕育了“永恒之流”的思想。11月27日,在日内瓦初次聆赏比才的《卡门》。

1882年,尼采出版了《快乐的科学》的第一部分。4月,尼采到罗马旅行。在那里,两位朋友把一个富有魅力、极其聪慧的俄国少女莎乐美介绍给他,做他的学生。尼采深深坠入情网,莎乐美对他求爱没有允诺。最后,两人只能保持着友好的接触。然而尼采的妹妹伊丽莎白却对他们的友谊满怀妒恨,恶意散布流言飞语,挑拨离间,使他们终于反目。仅仅5个月,尼采生涯中的这段幸福小插曲就终结了。

1883年到1885年,他完成了《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读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罪与罚》,深深感动。

1886到1887年,尼采把他浪迹天涯时写下的箴言、警句、辞条汇集起来,组成了两个集子: 《善恶之彼岸》( 1886年)和《论道德的系谱》(1887年)。

1888年,这时尼采的健康状况稍有改善,整个夏季他都保持旺盛的创作力。5月-8日执笔《瓦格纳事件》,9月出版,《狄奥尼索斯之颂》脱稿。8月-9月撰写《偶像的黄昏》(1889年出版)。9月,撰写完反《反基督》。他在44岁生日时决定替自己写下译本自传,希望读者认识到自己独特的一面,即10月-11日撰写的《瞧!这个人》,12月撰写《尼采反对华格纳》《心理学家的公文书》,死后收入全集中出版。

发疯和去世(1889-1900)

1889年1月起,尼采开始显示出一些精神状况不稳定的征兆。有天在意大利都灵大街上引起公众骚动后,被警方带回。比较流行的说法是尼采看见一匹马被马夫鞭打,突然上前抱住马的脖子痛哭道:“我受苦受难的兄弟啊!”,接着便瘫倒在地上。数日后,他的朋友奥维贝克赶来都灵,把他带回柏林。尼采进入了他的生命的最后十年。他先是住在精神病院。1890年5月,母亲把他接到纽伦堡的家中照料。 1897年4月,因母亲去世,尼采迁居到位于魏玛的妹妹伊丽莎白的家中居住。1900年8月25日,尼采死于肺炎,享年55岁。他遗留下来未发表的手稿由其妹伊丽莎白整理出版,目前普遍相信她在整理尼采遗稿的过程中进行了剔除和篡改,使出版的遗稿不能真实的反映尼采本人的思想。尼采本人曾明确反对反犹太主义,过世后却被认为与纳粹主义和反犹太主义相关连,这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对尼采的声誉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主要作品

  • 《悲剧的诞生》The Birth of Tragedy (1872)
  • 《非道德意义下的真理与谎言》On Truth and Lies in a Extra-moral Sense (1873) (unpublished)
  • 《不合时宜的考察》Untimely Meditations(又译Unfashionable Observations) (1876)
  • 《人性,太人性的》Human, All Too Human (1878; additions in 1879, 1880)
  • 《朝霞》(又译《曙光》)The Dawn(又译The Daybreak) (1881)
  • 《快乐的科学》The Gay Science (1882)
  •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Thus Spoke Zarathustra (1883–1885)
  • 《善恶之彼岸》Beyond Good and Evil (1886)
  • 《论道德的谱系》On the Genealogy of Morality (1887)
  • 《瓦格纳事件》The Case of Wagner (1888)
  • 《偶像的黄昏》Twilight of the Idols (1888)
  • 《反基督》The Antichrist (1888)
  • 《瞧!这个人》 Ecce Homo (1888)
  • 《尼采反对瓦格纳》Nietzsche contra Wagner (1888)
  • 《权力意志》The Will to Power (unpublished manuscripts edited together by his sister)

参考文献:

[1] Friedrich Nietzsche,From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http://en.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Friedrich_Nietzsche&oldid=370818474

[2]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百度百科, http://baike.baidu.com/view/6322.htm,最后访问时间2010-6-30;

[3] Friedrich Nietzsche, http://plato.stanford.edu/entries/nietzsche/,最后访问时间2010-6-30;

[4] 《瞧,大师的小样儿》,虎头,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8年3月;

[5] 《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周国平,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7月

主页(关于ARC中文动保小百科) - 编辑使用手册 - 小百科最近更新 - 在小百科内搜索(使用Google)
本文最后更新于 2010 年 07 月 20 日, 10:40 下午

Animal Rights, New Welfarism, Reverence for Animals, Animal Welfare, Naturalness, Autonomy of Animals, Animal Experimentation, Wildlife Protection, Spiritual Power of Animals, and more...

free stats